管理员 指导教师 学生
双创竞赛
Competition
双创竞赛
Competit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双创竞赛
第六届辽宁省大学生城市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比赛时间:2025-11-09 00:00 至 2025-11-18 08:00
主办方:辽宁省教育厅
竞赛简介

一、竞赛规程

(一) 竞赛 名称

第六届辽宁省大学生城市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二) 竞赛目的与意义

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此次大赛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校,推动教育创新,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大赛结合城市更新理论,鼓励学生关注城市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创新设计方案,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以传承和弘扬辽宁六地文化为任务,激发学生的创意灵感,展示辽宁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认同感。大赛为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搭建交流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通过多样化的竞赛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创业能力,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此外,大赛通过展示优秀作品,推动辽宁省城市文化形象建设,提升地域文化交流互动的广度和深度,助力建设美丽富强的辽宁。

(三) 参赛对象与要求

参赛对象为渤海大学在校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参赛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以团队或个人的方式参加竞赛。

集体创作的作品,作者人数不得超过3人,每件作品的指导老师不得超过2人。

参赛学生的作品由所在学校统一报名,不接受学生个人单独报名。

(四) 竞赛内容与方式

1.竞赛内容

1)A AIGC数字创意作品类、B 数字媒体互动作品类、C 环境设计类围绕以下两个主题方向展开设计内容:

“城市更新与融合发展 ”主题,聚焦于辽宁城市文化深邃内涵,深入挖掘辽宁城市风貌、历史文化、科技生活、人文风光、民俗特色等方面。

“城市数字文旅 ”主题,从多维度探索各地城市旅游资源,以新文旅视角为切入点,深耕城市旅游文化,依托数字技术、文化创意、规划设计等方式对传统文化景观、网红打卡点等进行设计与宣传,将城市旅游文化用数字化方式表达,反映城市发展与文明。

2)D 企业命题类

命题单位:沈阳钗那娃娃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本赛道由大赛与企业联合发起, 旨在以实战项目激发青年创意,推动城市文创与商业价值的深度融合。参赛者需基于企业发布的商业命题进行创作,将城市文化元素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产出具备落地潜力的大学生城市文创设计大赛赞助方案。

2.竞赛类别与方式

(1)A AIGC数字创意作品

运用AIGC技术,围绕辽宁城市文旅资源进行深度创作,通过数字绘本这一形式,实现艺术性与故事性的融合表达,生动展现辽宁的城市风貌与文化内涵,主题鲜明,叙事完整。内容应体现AIGC技术的创意应用,画面具备艺术感染力与风格化表达。

作品提交规范如下:

数字绘本作品,结构完整,需包含封面(标注故事名称)、

封底及不少于7幅内页,总数不少于9幅画面。单幅作品尺寸A4(2 10*297mm),形成一份PDF格式文件,文件大小50MB-100MB。

2)B 数字媒体互动作品类

以数字媒体为载体,深入挖掘辽宁城市文化的深邃内涵,展现其风貌、历史、科技、人文与民俗的多元融合。鼓励跨界融合与形式创新,创作方式及制作软件不限。作品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循社会公序良俗,并为参赛者原创,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作品表达应视角独特,构思巧妙,能够吸引并打动年轻群体参与及自发传播。作品形式开放,包括但不限于:数字动画、数字影视作品、动态海报、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 R)、APP交互设计。

作品提交规范如下:

数字动画、数字影视作品、动态海报类:请输出为MP4格式,文件大小介于50MB至200MB之间;VR、AR、APP类:请提交作品源文件,并额外录制完整的作品演示视频(MP4格式,不超30MB) , 将所有文件打包为压缩文件提交。

3)C 环境设计类

以辽宁深厚的城市文化为基底,以环境设计为手段,以动态漫游动画为表现形式,运用数字化、艺术化的视觉语言,重新诠

释辽宁城市风貌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最终创作出兼具艺术感染力 、文化深度与科技前瞻性的空间视觉动态表现作品。

作品提交规范如下:

要求提交排版图并附空间视觉动态展示视频。

排版图内容需包含设计说明、方案草图、主要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彩色效果图及配光图或光线分析图(其中排版时效果图不超过5张),竖向排版在规格A0(841*1189mm)尺寸版面上,图片格式为JPG,色彩模式RGB,分辨率300dpi,单张图片大小为15M至20M。空间视觉动态展示可选择漫游动画、空间动态展示、数字化空间表现等创作形式,制作软件不限,时长不超过10分钟,提交视频格式为mp4,文件大小不得超过200MB。

4)D 企业命题类

本赛道以企业实战需求为核心,深度结合辽宁城市文化资源 , 聚焦于“城市文创IP的诞生与传播 ”,参赛者需创作兼具文化深度与市场传播力的数字媒体作品。

IP角色设计:基于辽宁城市文化内涵,创作一个完整的盲盒IP形象,需提供该IP的三维角色设计、完整的角色设定说明。

宣传短片创作:结合品牌现有盲盒IP,创作一部创意视频或动画宣传短片。作品需充分融合二次元审美与Z世代文化,有效展IP个性,具备网络传播效应。

作品提交规范如下:

IP角色设计类:提交IP的三视图、角色设定说明页(JPG或PDF 格 式 ) , 色 彩 模 RGB , 规 A3( 297*420mm ) , 分 辨 率300dpi,单张图片大小为5M至10M。宣传视频类:输出MP4格式,文件大小控制在200MB以内,时长1~3分钟。

二、竞赛规则

(一)竞赛规则

为保证本次大赛评选的公正性,参赛作品名称、说明、作品主体、图片中均不得出现作者学校、姓名(包括英文或拼音缩写 ) 或与作者身份有关的任何图标、图形等个人信息资料。作品提交之后,不允许再对参赛信息、参赛作品进行任何更改。

(二)评审方式与评分标准

1.评审方式

1)大赛组委会成员对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初审后,提交大赛评委会进行评审。

2)大赛评委会采取集体评议、评委打分方式,采取平均分制度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

2.评分标准

1)评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质论奖。

2)作品应具有创新性、原创性、设计性、传播性、时效性及与主题的相关性。

(三)奖项设置

赛区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组织奖等。

申诉与仲裁

实行实名举报制,并要提供相应的证据(如抄袭作品来源的复印件等),匿名举报无效,由大赛组委会核查并裁决。

三、其他

(一)竞赛时间及报名方式

1.报名时间

2025年11月7日-2025年11月18日

2.报名方式

参赛选手需填写《第六届辽宁省大学生城市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参评作品汇总表(附件1)、《第六届辽宁省大学生城市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参赛报名表(附件2)并加盖公章、签字后的《第六届辽宁省大学生城市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参赛承诺书扫描件 (附件3),以及参赛作品文件夹。承诺书需要本人签字,集体创作作品需要全体作者签字。

文件命名“A-1+作品名称+1、2、3(不是系列作品无需命名此处)+第一作者学号 ”(“A ”为参赛类别,“ 1 ”与汇总表上序1对应)

提交报名表、承诺书重命名要求:

学生报名表命名为:A-1+作品名称+第一作者学号;

承诺书命名为:A-1+作品名称+第一作者学号。

序号均以汇总表为准。

参赛选手需通过学校系统(http://cxcygl.bhu.edu.cn/)和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共享平台(http://cxcy.upln.cn/)进行报名。

两平台信息必须保持一致,上传报名所有参赛者均须以所在院校为单位,集体报名参赛。

注意:校赛、省赛、国赛,中途不可随意更换队员和指导教师,否则后果自负!!

(二) 其他未尽事宜

1.知识产权

1 )所有参赛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 ,且于2025年11月7 日前,未在报刊、杂志、网站及其他媒体公开发表,未参加过其他比赛,未上市销售,未进行生产用于盈利。参赛者保证对其参赛作品拥有完全充分的知识产权,保证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及其他权利,作品内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由参赛者本人负责。所有参赛者必须是参赛作品的合法拥有者,具有自主版权,合法使用图片资料等素材,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作品使用了 已有专利、第三方商业素材(如字体、图片)等,须在 设计说明 ” 中明确编辑出版发行,其版权归承办单位所有。

2)入围及获奖作品一经发现存在抄袭或其他侵权行为,主办方将取消其参赛、入围与获奖资格,收回奖杯或获奖证书。由此产生的相关法律纠纷由作者本人承担。主办单位对比赛事项相关决定保留最终决策权。

3)大赛组委会有权对获奖作品进行展示、出版及其他形式的非商业用途推广、宣传、展览、复制等。

4)特别约定:在企业命题赛道中,所有获奖作品的著作权(包括但不限于人身权、财产权及相关衍生权利) 自获奖结果公布之日起,即归大赛主办方所有。参赛者享有署名权,但不得再将作品以任何形式参与其他任何比赛、商业发表或许可第三方使用。

5)本次大赛的参赛组织、承办与赞助单位不承担作品著作权纠纷引发的法律责任。如出现著作权纠纷,参赛者须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由此给大赛造成的损失。

6)本次大赛的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2.竞赛安全

1)各参赛学校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方针,严格落实比赛期间的安全措施,确保人身、设备安全。

2)各参赛学校要对参赛的教师及学生进行遵章守纪的安全管理,确保比赛顺利完成。

3.其他

本次大赛不收取任何费用,应征者参与征集大赛产生的一切费用自理。获奖作品所有权均归主办方所有, 自获奖通知发出之日起,主办方有权合法使用获奖作品。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使用权、发布权、处分权,并有权对设计作品进行修改。

对本规则产生任何疑议,大赛组委会保留最终解释权。与本届大赛有关的任何未尽事宜,均由大赛组委会进一步规定规则并进行解释。

其他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三)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1.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416-3400261

2.联系地址:渤海大学(松山校区)创新创业学院师范生技能训练中心 203室

3.为方便后续沟通交流,请参赛团队务必加入校赛联络群并关注通知(QQ群 927659061 入群申请及备注须为学院首字-姓名 ) 请按要求加群并关注群内后续通知!

42
已报名组数
比赛公告 more+
暂无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