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学院转发关于2025年辽宁省第五届大学生
材料微观之美创意大赛的通知
各学院、各部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青年学生对专业内涵的认识,提高大学生专业学科知识技能、人文艺术和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热情,提供互相交流和学习平台,辽宁省教育厅举办了辽宁省第五届大学生材料微观之美创意大赛。现结合实际,正式将竞赛实施方案和我校报名要求转发给全校师生。请相关学院根据要求认真准备、积极参赛。
创新创业学院
2025 年 9 月 1 日
2025年辽宁省第五届大学生材料
微观之美创意大赛实施方案
一、竞赛规程
(一)竞赛名称
2025年辽宁省第五届大学生材料微观之美创意大赛
(二)竞赛目的与意义
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决定了材料的性能,也决定了材料的用途。材料的微观组织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本项竞赛将科学与艺术有机融合,并以图片的形式将材料千姿百态的微观之美传递分享。人类利用材料在大千世界中创造出丰富之美,显微镜下材料的微观世界也同样充满着神奇之美,利用科学探索与艺术思维就可能充分展示出材料的微观之美。本项竞赛旨在鼓励大学生关注材料相关领域的研究,关注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引导大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和对美的挖掘。大赛注重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科技创新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精神。
(三)参赛对象与要求
1、参赛对象:渤海大学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2、竞赛形式:
每所学校设领队教师1-2人,最多允许30个队报名参赛;每个参赛队人数不多于4人,提交的参赛作品不多于1份;每队的指导教师1-2人,每名指导教师最多指导2个参赛队伍;一名选手仅能参加1个参赛队。
(四)竞赛内容与方式
内容:
参赛学生将自己或教师指导下通过各类显微镜拍摄的材料显微结构形态,通过艺术性加工或赋予其思想文化内涵,以独特的角度让材料微观结构展现出神奇的魅力。作品形式为材料微观结构的数码照片(视频)和相关文字说明。
参赛学生提交的作品应包括如下要件 :
(1)经艺术再创作的材料微观数码照片或不长于10秒的短视频;
(2)原始的数码照片或短视频;
(3)《辽宁省大学生材料微观之美创意大赛参赛申请表》,并对材料的表征过程和作品的内涵给出说明。
竞赛过程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参赛选手通过通知中指定的平台报名参赛,并上传作品,由竞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对参赛作品(数码照片和说明书)进行评审(初赛);推荐一定比例的优秀作品参加由沈阳理工大学举办的决赛。
(五)竞赛时间及报名
报名时间:2025年9月1日-9月19日
省决赛时间:2025年10月中下旬
注:具体时间以竞赛组委会在竞赛前公布的通知为准
报名方式:
由各参赛单位负责组织并推荐本校学生参赛,不接受未经参赛单位推荐的学生参赛申请。
学生在报名时间内于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共享平台(http://cxcy.upln.cn/)和校平台(https://cxcygl.bhu.edu.cn/m)同时报名,并且报名信息要保持一致,才算报名成功。
每个参赛单位需提交的材料包括 :
(1)参赛作品电子版资料,包括参赛照片或视频、原始照片或视频、具有签章的《辽宁省大学生材料微观之美创意大赛参赛申请表》(附件1);
(2)参赛单位提交电子版的《辽宁省大学生材料微观之美创意大赛参赛推荐报名表》(附件2);
注意:因文件不一致造成的后果自负。
注意:校赛、省赛、国赛,中途不可随意更换队员和指导教师,否则后果自负!!
二、竞赛规则
(一)竞赛规则
1.材料种类不限,但参赛作品必须反映材料依靠自然过程形成的结果,不能是人工雕琢、堆砌、排列或刻蚀的结果。
2.参赛作品必须为显微镜(如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离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或其他各类显微镜)在微观视角下拍摄的图像,名义放大倍数应该不低于100倍。
3.提交的参赛图片须保存为.JPG(JEPG)或.PNG等常见格式;合成后的视频时长不多于10秒;图像应具有足够高的分辨率,每个参赛作品大小不超过30M。
4.每件作品附1000字以内的作品描述,内容包括:
(1)材料的种类、结构、性能或研究背景等基本信息(2)样品的制作过程;
(3)所用仪器设备及其参数;
(4)作品所表达的意境、思想文化内涵等。
5.允许在不改变材料原始构成的原则下,对原始图像进行适度加工处理以提高艺术观赏性,如调整图像形状、尺寸、色彩和质量等;但不能进行拼接、修除、翻拍、无中生有或者有中生无。若有修改合成之争议,将以专家组审查意见为评判依据。
6.参赛者提供的作品必须保证是无版权争议的原创作品,杜绝抄袭、剽窃行为,一旦发现此类行为,将取消参赛学生参赛资格,追收已经发放的荣誉或奖品(奖金),并通知所属学校。如因提供的作品或作品中的元素引发版权争议, 由参赛者自行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7.参赛作品及相关信息在提交后,不得添加、更改或删除。作品申报材料一律不予退还,参赛者请自行备份。
8.参赛人员名单报名确定后,不得进行改动,获奖名单以报名名单为准。因名单更改造成报名失败或取消比赛资格等后果自负。
9.本竞赛不收取报名费及评审费,参赛者的作品制作、通讯、交通、食宿费用自理。
(二)评审方式与评分标准
评审工作将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分标准如下:
(1)科学性:作品背后的科学原理(占25%)
(2)技术性:样品制作和拍摄技术(占25%)
(3)艺术性:图像的清晰度、构图、色彩、明暗等(占25%)
(4)思想性:对图像所表达的意境和思想文化内涵的诠释(占25%)
三、其他
(一)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1.联系人:杨舒伊老师
联系电话:3400261
2.联系地址:
松山校区创新创业学院师范生技能训练中心 203 室
3. 为方便后续沟通交流,请参赛团队务必加入校赛联络群 并关注通知(QQ 群 817553138 入群申请及备注须为学院首字-姓名)请按要求加群并关注群内后续通知!
创新创业学院
2025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