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七届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
实施方案
一、竞赛规程
(一)竞赛名称
2025年第七届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
(二)竞赛目的与意义
大赛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理念,搭建算法竞技舞台,激发学子探索算法世界热情,增强自信、开拓视野,助力人工智能算法精英人才成长。
(三)参赛对象与要求
1、参赛对象:在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高职/高专)
2、竞赛形式:
选手可单人创建队伍参赛,也可与本校(不含分校)其他选手组队参赛,每支参赛团队人数不超过3人(跨校组队无效)。每支团队设置1名队长,负责团队管理及提交比赛结果;
每个参赛团队可选择多个赛题参赛。同一赛题,每位选手只能加入一个团队参赛;
每支团队最多可设置2名指导老师;
3、所有参赛者均须以所在院校为单位,集体报名参赛。
(四)竞赛内容与方式
内容:
大赛共设置“算法挑战赛、算法创新赛、算法应用赛、算法主题赛、产业命题赛、算法专项赛”6个赛道(赛道赛题竞赛规则6月20日陆续公布)。
1.算法挑战赛
测试参赛选手运用AI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算法赛题均来自实际应用场景需求。
赛题名称:(1)大规模SAR图像多类别有向目标检测(2)4D毫米波雷达和单目摄像头视觉融合算法(3)视觉+几何+语义:多源异构数据协同的视频目标跟踪(4)网络监督细粒度图像识别(5)基于AI的智能旅行规划(6)基于图书借阅数据的用户潜在借阅预测推荐(7)AI算法在新材料未知相指标化中的应用(8)基于AI的化学反应过渡态结构预测(9)材料科学图像曲线识别与智能解析(10)离线强化学习工业应用。
2.算法创新赛
展现参赛选手运用AI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挖掘和遴选一批优秀算法创新成果作品。
赛题方向:(1)算法模型创新(2)智能软件创新(3)智能硬件创新(4)AI+应用创新(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新理科、新商科、交叉学科、其他学科)(5)AI+创新创业(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新理科、新商科、交叉学科、其他学科)、(6)AI未来场景。
3.算法应用赛
设置不同算法任务,考核参赛选手算法创新能力、编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独立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赛题名称:(1)无人车视觉巡航赛(2)无人车任务挑战赛(3)地空机器人任务挑战赛(4)空中机器人任务挑战赛(5)无人车物流搬运任务挑战赛(6)无人车自动驾驶任务挑战赛(7)空中机器人物流搬运任务挑战赛(8)无人系统算法对抗挑战赛(9)视觉逻辑算法应用赛(10)穿越火线(11)机掷专家(12)紧急救援(13)巧夺天工(14)智慧社区(15)大模型技术创新赛(16)大模型任务挑战赛(17)智慧城市无人驾驶算法应用赛(18)人形机器人协作挑战赛(19)水中机器人巡检任务挑战赛(20)水下机器人打捞任务对抗赛(21)工业视觉智能应用赛(22)脑机与应急机器人算法应用赛(23)无人机配送航程挑战赛。
4.算法主题赛
鼓励参赛选手围绕特定主题,提出AI赋能新思路、新方案、新应用。竞赛通知单独发布。
主题名称:智能通信、智能医学、智能体育、智能文化、无人智能系统、多模态AIGC、机器视觉、智能制造、新材料、能源电力、智慧林业、智慧水利、力学、工业设计、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审计会计、中医药、健康睡眠、室内农业、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船、人形机器人、灵巧手、无人驾驶、脑机接口、低空经济、AI伦理等。
5.产业命题赛
由产业界出题,产业命题赛包括:百度智能云AI应用赛、广东移动创智杯AI应用大赛、金恒信息AI应用赛、AI智能体开发应用赛、算法编程赛等。各命题赛竞赛通知单独发布。
6.算法专项赛
算法专项赛是围绕特定主题或需求设立的独立赛事。专项赛通知另行发布。
方式:
1.“赛区制”赛制
“算法创新赛、算法应用赛”采用“校赛-省赛-总决赛”三级赛制,按参赛选手高校所在地划分赛区。校赛由学校自行组织推荐成绩前30%晋级省赛。省赛组委会负责所在赛区竞赛组织实施。未设立省赛组委会或若个别省份参赛团队数量过少不能成赛,则设立区域赛。省赛(区域赛)一、二等奖获奖作品推荐参加全国总决赛。
2.“赛马制”赛制
“算法挑战赛、算法主题赛”采用“初赛-复赛-总决赛”三级赛制,不分赛区。复赛等同省级赛事。复赛一、二等奖获奖作品推荐参加全国总决赛。
3.其他
“产业命题赛、算法专项赛”赛制方式详见相应竞赛通知。
(五)竞赛时间及报名方式
1.报名开放时间:6月20日;
2.报名截止时间:2025年10月31日;
3.校赛完成时间:由各院校自行决定;
4.省赛(区域赛)完成时间:11月20日前完成,具体省赛(区域赛)时间、地点由各省赛(区域赛)组委会发布;
5.全国总决赛:12月底前完成所有竞赛项目全国总决赛,具体时间、地点由大赛组委会发布。
报名方式:参赛者在大赛报名系统(www.aicomp.cn)和学校系统(http://cxcygl.bhu.edu.cn/)报名, 两平台信息必须保持一致,上传报名所有参赛者均须以所在院校为单位,集体报名参赛。
参赛报名费按团队缴纳,标准为500元/赛题/团队(百度智能云AI应用赛赛题报名费为800元),由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代收,参赛队长或指导老师通过报名系统完成线上支付、比赛结束后统一在报名系统中申请并下载电子发票。线下缴费请在官网查看缴费流程。
二、奖项设置
(一)参赛团队奖项设置
1. 省奖设置。省赛(区域赛/复赛)分别设立一、二、三等奖,每个赛题获奖作品数量分别不超过该赛题有效参赛团队总数的15%、25%、30%,颁发省赛获奖证书;
2. 国奖设置。总决赛设一、二、三等奖,数量分别不超过入围总决赛队伍总数的15%、25%、30%,颁发国赛获奖证书;
3. 其他。“产业命题赛、算法专项赛”奖项设置详见相应竞赛通知。
(二)优秀指导教师奖
大赛组委会向荣获总决赛一、二等奖获奖团队的指导老师颁发国赛优秀指导教师奖,荣获省赛(区域赛)一等奖获奖团队的指导老师颁发省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三)优秀个人奖
给予在大赛中工作尽心尽责的出题专家、评委(裁判)、赛事推广和服务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分别颁发优秀个人证书并给予一定奖励。
(四)优秀组织单位奖
给予在大赛中成绩突出的院校颁发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奖;给予在大赛中工作突出的省赛组委会和承办院校分别颁发优秀省赛组委会奖和优秀承办单位奖。作品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无仿冒或侵害他人知识产权行为。
2.所有参赛作品分为设计(纸质)、设计(视频)、艺术作品等三大类。
(1)设计(纸质)需提供设计图及版面说明。参赛时 提交的作品版面大小为建议 A1594mm×840mm 的电子稿。每 件参赛作品提供不超过 3 个版面,版面内容包含主题、效果图、必要的辅助图及 500 字左右的说明文字等。
(2)设计(视频)需提交短视频作品,时长在 1 分 00 秒——5 分 00 秒之间;清晰度不低于 1080P,画面质量不低于 1920*1080,画面比例为 16:9;参赛作品需配有中文字幕, 中英双语字幕更佳;格式为 MOV 或 MP4;脚本格式为 Word 文档,需说明创作思路、制作流程、主创人员等。
(3)艺术作品需提供清晰的创作草稿、最终作品(电 子照片或电子稿)及 800 字左右的创作说明。参赛时提交的 最终作品电子文件建议大于 5M,保证图面清晰,不产生歧义,每件参赛者提供 3~5 个版面。
上交的参赛作品的电子版请以学校为单位编号和命名, 如“大连工业大学大学+序号+专业 ”,并且与报名表信息一一对应。
3.各高校通过校内选拔后提交参赛作品总数不超过 30 件/校。参赛作品由学校统一分组别选送。报送材料分电子版和纸质材料。
三、其他
(一)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1.联系人:张欣老师 联系电话:0416-3400261
2.联系地址:
松山校区创新创业学院师范生技能训练中心 203 室
3. 为方便后续沟通交流,请参赛团队务必加入校赛联络群 并关注通知(QQ 群 1033478183入群申请及备注须为学院首字-姓名)请按要求加群并关注群内后续通知!
(二)选手须知
1.所有寄送至竞赛组委会的参赛作品及相关资料概不退还。
2.所有参赛作品必须是具有作者独立知识产权的、未发 表过的原创作品。否则引起的法律纠纷及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组委会将取消作品的参赛资格。
3.组委会有权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在媒体上的宣传、出版发行、展示等非商业活动。
4. 组委会保留对大赛条款的最终解释权。
注意:校赛、省赛、国赛,中途不可随意更换队员和指导教师,否则后果自负
创新创业学院
2025 年 10 月 3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