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指导教师 学生
双创竞赛
Competition
双创竞赛
Competit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双创竞赛
2023年 “辽宁故事”杯农特产品包装创新创意大赛(省赛)
比赛时间:2023-09-01 00:00 至 2023-10-20 23:59
主办方:辽宁省教育厅
竞赛简介
2023年辽宁省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辽宁故事”杯农特产品包装创新创意大赛实施方案

一、竞赛规程

(一)竞赛名称

“辽宁故事”杯农特产品包装创新创意大赛

(二)竞赛目的与意义

包装承载,文化为媒。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重要号召,持续推进辽宁乡村振兴,关注高校派驻“驻村书记”工作,特面向全省高等院校举办农特产品创新创意包装大赛,以充分利用高校创新资源,引导广大青年学子为辽宁乡村振兴发展助力。

 本次大赛以“讲好辽宁故事,做好辽宁包装”为口号,立足辽宁大地,展现时代精神,大力提升辽宁优质农特产品地域文化形象、包装识别度和市场竞争力,推进乡村振兴。大赛面向辽宁全省各高校在读学生征集优秀包装创意作品。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为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讲述辽宁大地上的红色故事,让更广大师生了解辽宁具有“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六个方面的红色标识,特增设“传承红色基因”赛道。在产品包装中体现出辽宁“六地”红色文化,或者其他辽宁红色故事,从历史中吸取力量,大力提升产品地域文化形象、包装识别度和市场竞争力。

(三)参赛对象及要求

参赛对象为渤海大学本科生。每件作品13人,每人不超过3件,赛道不限,同系列作品按一件计算。作品均应按照参赛要求提交设计作品稿参赛,并附作品设计说明,作品说明不超过300字。

②根据参赛赛道组别的不同,参赛作品需明确指定具体的被包装物(产品)名称、性状、尺寸、包装数量、防护要求及其他包装要求。参赛作品可以采用真实的或虚拟的商品品牌。包装装潢设计要表现出产品名称、商品名、装量规格、说明文字、其他标识等相关信息。

③根据不同赛道的要求,准备参赛作品,并提供完整的包装设计方案。

初赛(校赛)作品以电子稿形式通过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共享平台(http://cxcy.upln.cn)提交。《初赛参赛报名表》电子稿交由本校校赛负责人老师汇总。

入围复赛的作品,以打印稿、数码印刷稿或包装实物形式,由各校校赛负责人汇总并统一邮寄至大赛组委会,截止日期20231014日(以邮寄时间为准)。为保证评审的公正性,在每件作品稿件正面不可以出现参赛内容以外的任何文字和标记。并在背面以标签形式粘贴,标注姓名、院校及联系电话。

⑥参赛作品必须是参赛选手自主设计、且无抄袭仿冒。参赛者需保证对参赛作品拥有充分、完全、排他的知识产权,不侵犯他人的任何专利、著作权、商标权及其他知识产权,参赛者本人同意主办单位对参赛作品进行公布、宣传、展览。

⑦曾经参加过其他设计比赛的已获奖作品不能参加本次大赛。

⑧所有参赛作品必须按照报名的要求认真填写,并发送到指定网上系统或邮箱中;纸质《参赛报名表》需随修改后的复赛作品一起提交。

初赛作品以平面设计稿+立体效果图(或实物打样照片)形式表现成果,结构设计需有结构设计图纸;复赛作品需以打印稿、数码印刷稿、实物打样等形式寄送到大赛组委会。所有图纸尺寸A3幅面,分辨率不低于300dpi。设计效果图稿格式为jpg,设计原稿格式psdaidwgstepc4d

⑩提交的参赛作品不予退还,请参赛者自留底稿。

)竞赛内容与方式

1.竞赛内容

为辽宁省内优质农特产品的创新创意包装设计,农特产品品类不限。鼓励符合智能化、互联网+、碳中和等新理念的创新创意设计作品。参赛作品应凸显“辽宁故事”竞赛主题。均可邀请参赛队伍所在高校派驻农产品所在产区第一书记、讲述扶农经历,记录扶农故事;或以辽宁“六地”红色资源或辽宁红色故事为主要内容,融入包装设计,有力提升产品地域文化形象、包装识别度和市场竞争力。

2.参赛作品组别

① 赛道一:功能创新为先

讲好辽宁故事,功能创新为先。通过新功能、新包装形式、新材料、新结构、互联网+包装等,充分体现出包装的功能创新。赛道一,侧重功能包装创意。

 参赛作品可附充分展示创新包装功能的动画或小视频1个,时长不超过120

② 赛道二:助力乡村振兴(第一书记)

讲好辽宁故事,助力乡村振兴。用良好的视觉语言,结合高校派驻农产品产区第一书记工作,体现出品牌、特色产品及地域文化特色。赛道二,侧重视觉包装创意。

 参赛作品可附高校派驻农产品产区第一书记简述农产品、扶农经历的小视频1个,时长不超过120

 ③ 赛道三:传承红色基因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辽宁故事。用良好的视觉语言,体现辽宁“六地”红色资源或其他辽宁红色故事元素,同时表达出品牌、特色产品及地域文化特色。赛道三,侧重视觉包装创意。

参赛作品可附学生讲述自己“六地”中获得的启发以及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加深对“六地”的了解的讲述小视频1个,时长不超过120秒。

注:第一书记作为作品指导教师的参赛作品,不限于赛道二。

农特产范围:可以是直接采收的农林牧副渔业的原料,也可以经特殊工艺加工的制品。其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地域性特点,这是形成特产的一个先决条件;二是品质,无论是原料还是制品,其品质与同类产品相比,应该是特优的或有特色的。本次参赛作品的被包装物,必须为辽宁省范围内的农特产品。可以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录或其他地理标志目录中的农业初级产品,也可以是以农林牧副渔业初级产品为原料的一般加工和深加工的特产。当然,同学们可以发现发掘更多的尚未列入地理标志名录的辽宁农特产品为设计的载体。         辽宁农特产品例举:

盘锦河蟹,桓仁山参,傅家花生,抚顺哈什蚂,花牛苹果,清原马鹿茸,黑山花生,盘锦大米,锦州道光柑,鞍山南果梨,大连鲍鱼,大连海参,丹东板栗,桓仁冰酒,桓仁大米,桓仁大榛子,东港大米,东港草莓,桓仁红松籽,桓仁山核桃油,高桥陈醋,梁山西瓜,盘锦河豚,盘锦泥鳅,盘锦碱地柿子,建平小米,建平红小豆,建平荞麦,铁岭大米,南芬虹鳟鱼,碱厂红南果梨,公主屯鸡蛋,腾鳌温泉草莓,九龙川香菇,大连虾片,复州湾海盐,丹东塔醋,八虎山山楂,新农寒富苹果,柳河沟香瓜,朝阳绿豆,朝阳小米,三十家子鳞棒葱,建昌板鸭,辽中大米,红菱大米,辽中葡萄,凤城老窖酒,朝阳杏仁油,凌源蓝莓,五龙山葡萄,博洛铺小米,康平地瓜,北票金丝王大枣,雷家店薄皮核桃,要路沟小米,建平苦参,凌塔白酒,泉盛河酒,连山关刺五加,辽中玫瑰,法库牛肉,东陵红树莓,老龙口白酒,朝阳大枣,大连河豚,辽中寒富苹果,辽中鲫鱼,红崖子花生,永乐葡萄,草河口红松籽,清水大米,龙潭绿豆粉丝,抚顺林下参,三块石大果榛子,西丰鹿茸,岫岩滑子蘑,东港大黄蚬,北票荆条蜜,大连苹果,耿庄大蒜,长海海八珍,亮中桥干豆腐,锦州什锦小菜,沟帮子熏鸡……

(五)竞赛时间及报名方式

    1.竞赛时间

初赛时间:202391日~1014

复赛时间:20231015日~1125

初赛作品提交截止时间:2023107

复赛作品提交截止时间:20231014日(以邮寄时间为准)

    2.报名及作品提交方式

本次大赛需通过:参赛者需登录渤海大学创新创业管理系统(报名地址:http://cxcygl.bhu.edu.cn/)和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共享平台(http://cxcy.upln.cn)报名及作品提交

两平台信息必须保持一致!

(六)竞赛规则

1.参赛项目需紧密结合本次大赛的主题。参赛作品应以传统或现实的辽宁故事为文化依托,鼓励采用各高校第一书记提供的当地农特产品及故事作为载体和素材,鼓励采用辽宁“六地”等红色资源,将技术与文化艺术相融合,能够提升辽宁优质农特产品地域文化形象、包装识别度和市场竞争力,达到扶农助农的目的。

2.参赛作品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作品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和相关权利,并自行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参赛作品选择相应组别提交参赛材料,鼓励跨专业组队参赛。参赛选手所学专业不限,但参赛项目的内容、形式要符合相应组别的要求

 4.复赛采用现场或在线答辩的方式。复赛是否设线下现场答辩环节,视具体实际情况而定。

(七)评审方式与评分标准

1.评审方式

本次大赛采用初赛(校级)和复赛(省级)二级赛制。初赛由各院校负责组织,复赛由大连工业大学组织。大赛设立专家评审委员会,由大赛组委将邀请行业相关专家作为成员,负责各高校推荐复赛项目的初评及决赛现场的评审工作。大赛监委会委员会对大赛的组织评审工作、协办单位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对违反大赛纪律的行为予以处理。

 2.评分标准

作品具有辽宁地域特色的创意理念;

作品突出创意与功能的结合,设计概念独特新颖;

具有独特的综合表现力、设计美观大方

充分考虑材料运用及功能结构合理,适合批量生产制造;

适合市场需求,提升产品品牌价值;

文化、绿色、环保、适应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赛道三要求:作品体现辽宁六地红色资源或其他辽宁红色故事元素。

(八)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设学生作品奖、指导教师奖、第一书记-指导教师奖和最佳组织奖。

1.学生作品奖

 两个竞赛组别均设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分别为各组别实际参赛作品数量的5%10%15%20%

2.指导教师奖

为特等奖、一等奖及指导作品数量较多、质量较高的指导教师颁发最佳指导教师或优秀指导教师奖。

3.第一书记-指导教师奖

为优秀农产品故事讲述人(第一书记)颁发指导教师奖。

4.最佳组织奖

为组织有力、参赛作品数量多、作品质量高的单位颁发最佳组织奖。

二、其他相关事宜

1.联系人张欣老师:0416-3400261

2.联系地址:松山校区创新创业学院师范生技能训练中心 203 室

3.知识产权

参赛作品知识产权归设计者本人所有。所有参赛作品大赛组委会、主办方和承办方拥有免费展览、宣传、出版的权利。参加大赛投稿作者视同同意上述权利,如有异议可以选择不参加本大赛。

4.为方便后续沟通交流,请参赛团队务必加入参赛联络群并关注通知,竞赛题目及相关附件进入 QQ 群下载(QQ 群711329825入群请备注为学院首字-姓名)具体消息以群通知为准。其他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相关附件请在群文件中下载

26
已报名组数
比赛公告 more+
暂无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