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泰·德利水之源”杯东北三省一区第五届大学生生态环保作品竞赛实施方案
一、竞赛规程
(一)竞赛名称
“德泰·德利水之源”杯东北三省一区第五届大学生生态环保作品竞赛
(二)竞赛主题与内容
1、竞赛主题:双碳、环境与绿色科技。
2、竞赛内容:紧扣竞赛主题,本次竞赛包括毕业论文/设计竞赛、调研报告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双碳+环境与绿色科技”创新与创意竞赛四个大项赛事竞赛活动,体现新思想、新原理、新方法以及新技术,各项赛事相关要求如下。
1、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竞赛:紧扣生态环保主题;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论据充分;字数不少于6000字。本项竞赛只针对环境类专业应届毕业生。
2、调研报告竞赛:紧扣生态环保主题;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可提交作品其他材料(如照片、调查问卷等);字数不少于8000字。
3、创业计划竞赛:采用创业计划书格式,创业项目要求紧扣环保主题,展开环保公司创业策划,务实且可行性强;计划书内容要求逻辑清晰、条例清楚,具有相关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及财务报告,字数不限。
4、“双碳+环境与绿色科技”创新与创意竞赛应满足两个主题之一:
(1)以环境治理领域减污降碳为目标,强化环境污染治理与碳减排的措施协同,推动环境治理领域全流程绿色发展,助力绿色技术创新。
(2)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推进“无废城市”管理理念。
“双碳+环境与绿色科技”创新与创意竞赛项目书包括概要、项目背景、技术现状、创新与创意、市场和竞争分析、应用前景等,并注意项目的实用性和可实现性,字数不限。
注意:创业计划竞赛和“双碳+环境与绿色科技”创新与创意竞赛项目来源可以有三种途径:(1)高校、科研机构研发的技术产品或服务,或学生及团队创意;(2)参赛团队成员自己的或参与的科技发明创造、专利技术;(3)国家专利机构发布的专利技术产品。以后两者为参赛项目的参赛团队必须向组委会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等材料。
(三)参赛对象与要求
参赛对象:我校本科生以校为单位报名参加第1、2、3类别比赛,研究生仅限参加第4类别比赛,具体要求如下:
1、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竞赛每校每个环境类专业限报5项,每篇论文/设计署名1人;
2、调研报告竞赛每校限报10项,每组调研团队成员3-5人(含1名负责人);
3、创业计划竞赛每校限报10项,每组团队成员3-5人(含1名负责人);
4、“双碳+环境与绿色科技”创新与创意竞赛每校研究生限报10项,每组团队成员3-5人(含1名负责人);
5、每位选手作为参赛作品或参赛队的负责人在同一类别限申报1项作品,每位选手至多负责或参与2项作品或队伍;每支参赛队可配备指导教师1-2人,第一指导教师每大项至多指导2支参赛队伍。
参赛要求:
1.参赛作品必须是当年完成的作品。参赛队伍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并按要求准时提交参赛作品,未按时提交者视为自动放弃比赛。申报书、说明书和汇总表等模板可在校赛 QQ 群文件中下载。
2. 诚信承诺:所有参赛作品成员及指导教师提供身份证号,一旦发现并查实学术不端问题,涉事学生永久禁赛,相关指导老师禁赛两年;对涉事学校进行警告;如再次违犯则该校禁赛 2 年。
(四)竞赛时间及报名方式
1.校赛阶段
(1)报名时间:截止5月15日23:59
(2)报名方式:
校平台:需在渤海大学校创新创业系统于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
http: //cxcygl. bhu. edu. cn/
省平台:需在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共享平台上完成报名。
https://cxcy.upln.cn/
注:两平台同时报名且报名信息⼀致视为有效。
2、省赛初赛阶段
时间:2025年5月31日—6月15日
对各项赛事作品进行初评,分别选出进入决赛的作品和参赛队。毕业论文/设计根据初赛成绩确定获奖等级;调研报告、创业计划竞赛、“双碳+环境与绿色科技”创新与创意竞赛未入围决赛的队伍根据作品质量和评委打分情况授予二等奖(部分)、三等奖。
3、省赛决赛阶段
时间:2025年6月23日
对全部入围决赛作品进行集中展示,由专家评委根据作品的科技性、创新性、实用性等标准,对调研报告、创业计划竞赛、“双碳+环境与绿色科技”创新与创意竞赛的作品进行评选,确定各赛事一等奖和部分二等奖。
二、竞赛规则
(一)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经校赛进入省赛后,经专家评审直接确定获奖等级,不参加答辩环节。
(二)调研报告、创业计划、“双碳+环境与绿色科技”创新与创意比赛规则
入围决赛选手结合PPT对比赛项目报告内容进行路演,时间为5分钟。由评委针对参赛作品进行现场提问,时间为3分钟。
(三)评分规则
1、自述内容(20分)
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准确,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2、作品内容(40分)
(1)毕业论文:论文内容观点正确,中心突出,层次分明,论述清楚,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结论明确。
(2)调研报告:选题切合实际,巧妙新颖,围绕生态环保主题,突出“两山”理念,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调查方案具备完整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调研报告须有实地调研环节,数据分析真实可信,能够反应社会现实问题,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
(3)创业计划书: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符合政策导向,有推广价值,能解决科技活动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体现“两山”理念。
(4)“双碳+环境与绿色科技”创新与创意项目书:符合政策导向,有推广或研究价值,达到减污降碳效果,能够解决环境治理领域科技活动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体现“双碳”目标或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无废城市管理理念。
3、创新性及先进性(40分)
研究领域涉及适当的新、深、广,属于当前研究前沿领域。
三、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1.联系人李旭梅老师:15724443004;
2.联系地址:松山校区创新创业学院师范生技能训练中心 203 室
3.为方便后续沟通交流,请参赛团队务必加入参赛联络群并关注通知,竞赛题目及相关附件进入 QQ 群下载(QQ 群:816053148入群请备注为学院首字-年级-姓名)具体消息以群通知为准。
创新创业学院
2025 年 5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