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指导教师 学生
双创竞赛
Competition
双创竞赛
Competit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双创竞赛
2025年渤海大学物理竞赛
比赛时间:2025-03-24 00:00 至 2025-08-27 23:59
主办方:渤海大学
竞赛简介

创新创业学院转发关于

2025年渤海大学物理竞赛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学院、各部门:

2025年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以下简称国赛)和2025年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赛题已经正式发布。为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科学精神,提高大学物理和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水平,现结合我校实际,举办2025年渤海大学物理竞赛,同时正式将国赛实施方案(见附件1)转发给全校师生。请感兴趣的师生认真准备,积极参赛。

 

创新创业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5年3月21日


(一) 竞赛名称

2025年渤海大学物理竞赛

(二) 参赛对象与要求

1、参赛对象:我校2025年秋季学期在校本科大学生。

2、每支队伍参赛学生1-3人,指导教师1-2人。

3、竞赛分为物理实验赛和物理学术赛两个赛道。物理实验赛题目采用国赛赛题,每个参赛队限选其中一个题目,自行准备并完成全部实验装置的制作;物理学术赛采用2025年CUPT题目,参赛队在其中选择其一进行研究,并完成学术报告和答辩准备。

注:过程中所需材料、设备及报名费等其他费用由各组自行解决。

(三) 竞赛内容与方式

1、竞赛内容

物理实验赛道采用2025年国赛题目(见附件2.1及附件2.2)。各参赛队根据题目要求,完成物理规律的研究和实验装置的设计、制作及调试。实验装置应当物理思想明确、构造美观稳定、数据真实可靠,严禁直接购置成品。根据装置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原创性等方面进行评比打分,评分标准与国赛一致。

2025年实验赛还设置物理实验数字资源开发比赛、实验讲课比赛、AI与物理实验比赛,比赛形式与国赛相同,参赛学生根据比赛形式及要求,自选大学物理实验或近代物理实验内容,按要求提交数字资源或者讲课视频。

物理学术赛道的题目为2025年CUPT赛题,共17个(见附件2.3)。各参赛队根据题目要求,完成实验规律研究和实验过程设计、研究报告撰写,并准备答辩相关资料。根据各参赛队研究内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进行评比打分。

2025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物理竞赛(以下简称省赛)将涵盖实验赛道和学术赛道的所有题目。

2、竞赛方式

本次竞赛分为线上评审和现场决赛两个阶段。

各参赛队需要于截止日期前在渤海大学创新创业管理系统(企业微信->工作台->创业管理平台)填报报名信息并提交完整作品和其它相关材料。不同赛道需要提交的材料不同,实验赛道要求见附件2.1、附件2.2、附件3.1、附件3.2及附件4;学术赛道需提交视频、答辩幻灯片(PPT)和研究报告(PDF),介绍视频时长在10分钟以内,对视频的其它要求见附件4。

线上评审阶段组织专家在创新创业管理系统匿名评审,线下答辩阶段在松山校区励学楼101举行,答辩时间另行通知。各作品总成绩由两部分构成,线上评审占比30%,线下答辩占比70%。若校赛参赛作品数量达不到推荐至上级比赛要求的最低数量,则不再进行线下答辩。具体评审细则详见附件2.1、附件3.1及附件3.2。

3、推荐方式

根据校赛各自赛道的总成绩排名,由排名次序确定推荐参加上级比赛的队伍,其数量严格参照国赛和省赛要求。

拟推荐至国赛的队伍上限为5+1+1共7支队伍。其中5为在选取国赛命题类题目1~4(见附件2.1)以及自选类题目(见附件2.2)的队伍中推荐1~4队,在选取实验讲课竞赛(见附件3.2)的队伍中推荐1~2队,共推荐5队。另外的两个“1”分别为选取命题类题目5(大学物理教学微视频)和题目6(AI+物理实验)(见附件2.1)的队伍。推荐时不同的赛道不相互占据推荐名额,选取相同赛题的队伍只能推荐1队,如多支队伍做题目1(微小位移测量),只推荐校赛成绩最高的队伍。

拟推荐至省赛的队伍上限为20+30共50支队伍。其中20为实验赛道队伍数量上限,赛题与国赛一致;30为学术赛道队伍数量上限,题目为CUPT赛题,不同的赛道不相互占据推荐名额。选取相同赛题的队伍最多推荐3队,若参赛队伍数量达不到20+30的上限,此要求会适当放宽。若辽宁省教育厅后续下发的文件有新要求,则按照新要求执行。

参加校赛及省赛无报名费。推荐参加国赛的团队,每支队伍报名费1000元,由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组织委员会收取(中南大学代收),汇款方式另行通知,费用自理(此报名费用仅包含网络初评及远程答辩费用,不包含现场展示环节的会务费)。各队伍获推荐资格1日内,自行决定是否支付报名费及参赛,若放弃推荐资格,则按照同一赛道排名顺序向后顺延推荐。

4.其它要求

所有竞赛类别,本年度以前获得过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二等奖(含)以上的学生、其他国家级竞赛二等奖(含)以上作品不得再参加本竞赛。其他作品可以再次参赛。这类作品报名时,必须选上“再次参赛”选项并说明上次参赛年份和获奖等级,提交原来的参赛文档(须删除参赛队伍相关信息),并在新参赛的文档中,明确说明主要改进和提升内容。对于上一年度获得过讲课比赛一等奖的作品,所在学校在随后的2年内不得再报相同的实验题目参赛,我校此类受限参赛实验题目为弗兰克-赫兹实验。

所有作品需符合学术规范,指导老师为第一责任人,作品违规的认定及学术不端处理办法见附件5。

同一作品同时参加省赛和国赛,不可更换指导教师。国赛要求的每队学生人数大于等于省赛要求的每队学生人数,参加国赛的队伍自行决定是否在参加省赛的成员基础上增加队员,但同一作品参加省赛成员应属参加国赛成员的子集。

特别提醒:根据《渤海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及大创项目奖励办法(修订)》(渤大教字〔2024〕6号)文件的规定,学校每年会根据辽宁省高等学校绩效考核目录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排行榜》目录动态调整我校认定的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竞赛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因为相应的绩效考核目录和竞赛评估排行榜尚为发布,故学校尚无法制定最新版本名录。若国赛和省赛在名录范围内,本次将竞赛同时作为国赛和省赛的选拔赛,竞赛结果作为推荐我校学生参加国赛和省赛的依据,同时学校将根据渤大教字〔2024〕6号文件规定认定相应赛事成绩。若国赛和省赛不在名录范围内,则不予认定国赛和省赛成绩。

5.校赛组织方式

报名时间:3月24—8月27日

作品提交时间:8月27日前,按要求在系统内填报完整

(五)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1.联系老师:李春然老师:0416-3400145

李旭梅老师:0416-3400261

2.联系地址:松山校区创新创业学院师范生技能训练中心203室

3.为方便后续沟通交流,请参赛团队务必加入我校参赛联络企业微信群(可通过企业微信联系王露仪加群),后续所有赛事相关信息只在群内发布,请关注通知!

 

6
已报名组数
比赛公告 more+
暂无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