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工程热化学技术创新与设计竞赛
(二)竞赛的目的与意义按照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以竞赛为契机,将创新教育贯穿工程热化学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工程热化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以及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三)参赛对象与要求1.参赛对象:渤海大学在校本科生、研究生
2.参赛对象要求:参赛者必须以小组形式参赛(本届参赛队伍将分研究生组和本科生组,所组队伍中只要有研究生参加将分类为研究生组),每组包括组长不超过7人,可聘请指导教师1名。参赛选手需服从大赛组委会具体安排,作为队长,每人只能负责一个项目,作为参与者,每人不能参与超过两个。
3.选手须知:
A.所有寄送至竞赛组委会的作品及相关资料概不退还。
B.所有参赛作品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否则引起的法律纠纷及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组委会将取消作品的参赛资格。
C.组委会有权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在媒体上的宣传、出版发行、展示等非商业活动。
D.组委会保留对大赛条款的最终解释权。
E.知识产权:学生在竞赛中形成的成果及知识产权归属于学生所在学校。
F.竞赛安全:参赛学生要严格遵守所在场所的各项规则。
(四)竞赛题目与要求1.竞赛题竞赛作品内容(作品命题)
作品以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为主题,通过针对各种热化学反应(如热分解、热裂解、热解、气化、热重整、燃烧、热氧化、热还原、热合成、热熔盐、热溶剂和热化学分析)及其应用的反应装备和工艺过程的原理方法、工程设计、制造安装、检测监控、操作运行、以及预处理后处理等关联的创新,以强化和精准调控包括物质转化、材料/产品创制、热能生成、动能获取的热化学反应过程,降低发电、供热、钢铁、冶金、化工(如:炭黑、焦化、石化、电石、稀土、硅、磷等)、建材、火炸药(制造与应用)、装备、发射、飞行等各类基于热化学反应的工业过程的物质与能量消耗,减少工业“热化学反应”系统的碳排放,甚至“零排放”和“负碳”,有效贡献绿色低碳发展。
2.竞赛作品性质
所申报参赛作品应是学生独立完成或在指导教师辅导下完成的包括但不限于实物制作(含模型)、软件、设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需体现工程热化学领域新思想、新方法以及新技术。
参赛队伍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并按要求准时提交参赛作品,未按时提交者视为自动放弃比赛。申报书、说明书等模板可在大赛官方网站通知内下载,网址为https://icet.syuct.edu.cn,本届作品申报采用无纸化形式。
二、竞赛规则 (一)竞赛规则专家委员会根据作品的科学性和重要性、独创性和逻辑性、创新性和先进性、可行性和经济性、以及完整性等对作品进行初审及决赛答辩,并提出获奖名单。
(二)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初审和会评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其中选题意义30分,方案合理性30分,成果形式(实物、软件、设计、报告等)40分。决赛答辩,专家根据答辩学生成果汇报和回答专家提问等情况打分。
(三)奖项设置本次竞赛设置拟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各等级的获奖比例及奖金由竞赛委员会根据参赛规模的实际情况确定。
三、竞赛组织 (一)竞赛时间及报名方式1.报名时间与方式
A.报名时间:校平台、省平台报名截止时间均为为2022年5月28日。
B.报名方式:
参赛队须在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共享管理平台(网址:http://cxcy.upln.cn/)及渤海大学创新创业管理系统(报名地址:http://cxcygl.bhu.edu.cn/)同时报名,两平台报名信息一致才可参加比赛。
填写统一格式的报名表,报名截止后由创新创业部工作人员统一收取报名表,届时会在校竞赛联络群发布通知收取,故请参赛同学务必加入校赛联络群。
2.竞赛结果公示:
评审结束后,竞赛结果在 https://icet.syuct.edu.cn 公示 5 天
(二)联系人及联系方式1.联系人张欣老师:0416-3400261
2.联系地址:松山校区创新创业学院师范生技能训练中心203室
3.为方便后续沟通交流,请参赛团队务必加入校赛联络群并关注通知(QQ群949471047入群申请及备注须为学院首字-姓名)请按要求加群并关注群内后续通知!)
相关附件群内下载!